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开展江豚水生生物保护科普宣传、环境保护、水生生物救助、资源监测、生态修复、学术交流、会员交流等活动。
南京的长江江豚栖息地与人比邻而居。哪些人为活动会对江豚生存有不利影响,也是南京江豚保护协会一直关注的问题。协会的会员、志愿者、江豚监测员、热心市民都是“观察员”,当他们看到沿江影响生态环境的人为活动会第一时间反映给协会,协会在了解情况后及时向有关管理部门反映情况,并配合推动解决。
部分长江江豚活跃区域江岸位置偏僻,江滩上垃圾遍地、常年无人清理。为此协会常年组织开展“净摊行动”,组织志愿者前来清理垃圾。此外协会还将收集的情况向南京12345政务热线、南京环保263办公室等部门反映情况,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此后有关部门定期清理江水带来的垃圾,这一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为遏制愈演愈烈的长江钓鱼行为,杜绝利用钓鱼为掩护进行非法捕捞、干扰和影响江豚栖息活动的行为,对此,协会在日常监测中密切关注此类现象,加强了宣传劝阻,及时向保护区管理部门、渔政和水上公安反映线索。期间,配合执法部门抓获了破坏长江水生物资源案件嫌疑人,有力打击了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同时,协会积极呼吁加强对长江钓鱼管理的立法。2020年江苏省“两会”上,省人大代表、协会理事、南京晓庄学院李朝晖教授提交了关于在长江自然保护区禁止钓鱼的提案,引起有关部门重视。2020年7月起长江干流江苏段实施全面禁捕,规定了水生生物保护区内常年禁钓,并写入新修订的《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该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据监测员反映,实行禁钓后,江豚活动范围有明显扩大趋势,近岸活动的频率越来越高,效果显著。
03
“社会参与增殖放流”项目
为引导公众进行科学放生,宣传科普非法放生危害,保护长江生态环境,2018年起,协会志愿者走访调查南京放生活动情况,编写《南京科学放生手册》,走进有关团体、社区、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面向不同人群宣传普及科学放生理念,引导、推动放生人群向科学放生转变。
协会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努力推动以社会力量主导的增殖放流活动变为常态化。鼓励公众、企业认捐鱼苗,按照科学、规范的方式,依据《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组织市民亲手投放符合相关标准的人工繁育的长江原生鱼苗。爱心市民亲手放流、目送鱼儿“回家”,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了对长江生态保护的认识,长期以来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04
长江江豚等濒危水生生物救护
为有效保护江豚、中华鲟、白鳍豚等重要保护生物,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落实南京市建宁西路过江通道水上工作环保应急预案要求,检验江豚救助预案有效性。2022年5月9日南京市公共工程建设中心在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人员现场指导并参与救护演练活动。通过本次演练活动,各参建单位认真学习了江豚保护知识,认识到江豚保护的在重要性和江豚应急救助技巧和方法,了解了应急预案的启动机制、工作汇报流程,验证了应急预案是合理性、切实可行的。
5月11日特邀长江生态环保基金会CCF钱正义博士对巡护员进行巡护系统使用培训
6月22日协会丁兆宸老师在培训中讲解有关巡护安全知识
2022年7月9日协会工作人员对各搁浅受伤江豚进行救助
05
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科普宣传及无害化处理
2022年10月,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协会组织入侵物种调查工作小组,开展外来入侵水生生物调查工作。
工作小组先后在玄武区、鼓楼区、建邺区、六合区、溧水区、雨花台区进行专项踏查、调查工作,拍摄并记录大量相关生物数据和影像资料,为南京生态资源保护贡献力量。
图/入侵物种调查
06
生物多样性社会同步调查
为进一步宣传好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让更多公众了解长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参与体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感受长江生物多样性之美,作为“2022年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主题活动”之一,在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联合南京市生态环境宣教中心、江苏省动物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2022年南京长江生物多样性夏季同步调查活动”,活动于2022年5月22日在南京启动。
活动邀请了关注生物多样性社会保护的高校、机构、社会公众、自然爱好者、生态摄影师等在南京长江沿岸7个观测点开展生物多样性社会同步调查活动,通过数据和影像记录夏季南京长江沿岸及湿地生物多样性情况,通过公众参与扩大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影响力,助力长江大保护。活动共持续一整天,共收集照片636张,视频1段,记录维管植物265种,动物456种;包括昆虫335种、鱼类11种、底栖动物6种、两栖爬行类10种、鸟类87种、哺乳动物7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江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獐、棉凫、黑鸢、画眉、震旦鸦雀、水雉。值得特别指出的是,调查中还记录到了南京少见的豪虎蛾(Scrobigera amatrix)以及生活在湿地的斑捷步甲(Badister pictus)两种昆虫。
07
水生生物资源科学调查
自2021年以来,在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协会组织了南京水生生物多样性影像调查小组,配合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影像调查。先后多次参加长江南京段、太湖等区域的科研监测活动,前往紫金山、老山、无想山、秦淮河、绿水湾湿地等地进行专题调查,对其野外分布情况和习性有了更深刻了解,并获得了大量珍贵的影像学资料。
联系电话: